一、附子
【來源】
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子根加工品。主產四川、陜西等地。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,除去母根、須根及泥沙,習稱“泥附子”,加工成鹽附子、黑順片、白附片等規格。
【性狀】
鹽附子:呈圓錐形,頂端寬大,中央有凹陷的芽痕,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。表面灰黑色,被鹽霜。體重質堅實,橫切面灰褐色,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的形成層環紋,環紋內側導管束小點排列不整齊。氣微,味咸而麻,刺舌。②黑順片:為縱切片,上寬下窄。外皮黑褐色;切面暗黃色,油潤,具光澤,半透明狀,并有縱向導管束脈紋。質硬而脆,斷面角質樣。氣微,味淡。③白附片:無外皮,黃白色,半透明。
【質量】
鹽附子:以個大、堅實、灰黑色、表面起鹽霜者為佳。黑順片:以片大、厚薄均勻、表面油潤、有光澤者為佳。白附片:以片大、色白、半透明者為佳。
二、干姜
【來源】
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莖。冬季采挖,除去須根及泥沙,曬干或低溫干燥。趁鮮切片曬干或低溫干燥者稱為“干姜片”。
【性狀】
1.干姜:呈扁平塊狀,具指狀分枝。表面灰黃色或淺灰棕色,粗糙,具縱皺紋及環節。質堅實,斷面黃白色或灰白色,粉性或顆粒性,內皮層環紋明顯,維管束及黃色油點散在。氣香而特異,味辛辣。
2.干姜片:為不規則縱切或斜切片。切面灰黃色或灰白色,略顯粉性,可見較多的縱向纖維,有的呈毛狀。余同干姜。
3.炮姜:呈不規則膨脹的塊狀;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;質輕泡,斷面邊緣處顯棕黑色,中心棕黃色,細顆粒性,維管束散在;氣香而特異,味微辛、辣。
4.姜炭:表面焦黑色、內部棕褐色;體輕,質松脆;味微苦而辛辣。
三、肉桂
【來源】
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樹皮。主產廣東、廣西、云南、福建等地。多于秋季剝取樹皮,加工成不同的規格,陰干。
【性狀】
①呈槽狀或卷筒狀。②外表面灰棕色,稍粗糙,有細縱紋及橫向突起的皮孔,有的可見灰白色地衣斑。③內表面紅棕色,略平滑,有細縱紋,劃之顯油痕。④質硬而脆,易折斷,斷面不平坦,顆粒性,外層棕色而粗糙,內層紅棕色而油潤,中間有一條黃棕色線紋(石細胞環帶)。④氣香濃烈,味甜、辣。
【質量】
以皮細肉厚、油性大、香氣濃、味甜辣、嚼之渣少者為佳。
四、吳茱萸
【來源】
為蕓香科植物吳茱萸、石虎或疏毛吳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實。主產貴州、廣西等地,多系栽培。8~11月果實尚未開裂時,剪下果枝,曬干或低溫干燥,除去枝、葉、果梗等雜質。
【性狀】
①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狀扁球形,直徑2~5mm。②表面暗黃綠色至褐色,粗糙,有多數點狀突起或凹下的油點,頂端有五角星狀的裂隙,基部殘留被有黃色茸毛的果梗。③質硬而脆,橫切面可見子房5室,每室有淡黃色種子1粒。④氣芳香濃郁,味辛辣而苦。
【質量】
以飽滿堅實、身干、雜質少(不得過7%)、香氣濃烈者為佳。
五、小茴香
【來源】
為傘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實。全國各地均有栽培。秋季果實初熟時采割植株,曬干,打下果實,除去雜質。
【性狀】
①為雙懸果,呈圓柱形,有的稍彎曲,長4~8mm,直徑1.5~2.5mm。②表面黃綠色或淡黃色,兩端略尖,頂端殘留有黃棕色突起的柱基,基部有時有細小的果梗。③分果呈長橢圓形,背面有縱棱5條,接合面平坦而較寬。④橫切面略呈五邊形,背面的四邊約等長。⑤有特異香氣,味微甜、辛。
【質量】
以果實飽滿、色黃綠、身干、雜質少(不得過4%)、氣味濃者為佳。
六、丁香
【來源】
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。主產坦桑尼亞、馬來西亞、印尼等國;我國海南、廣東等地有栽培。當花蕾由綠色轉紅色時采摘,曬干。
【性狀】
①花蕾略呈研棒狀,長1~2cm。②花冠圓球形,直徑0.3~0.5cm,花瓣4,覆瓦狀抱合,棕褐色至褐黃色;萼筒圓柱狀,略扁,有的稍彎曲,紅棕色或棕褐色,上部有4枚三角狀的萼片,十字狀分開。③質堅實,富油性。④氣芳香濃烈,味辛辣,有麻舌感。⑤入水則萼管下沉(與已去油的丁香區別)。
【質量】
以完整、個大、油性足、色深紅、香氣濃郁、入水下沉者為佳。
本文選自《中藥鑒定技術(第4版)》,人民衛生出版社,作者:張欽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