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艾灸產業發展迅猛,截至目前整體產業規模已超過百億元人民幣,成為中國中醫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并且產業在全球市場的前景可期。
記者于11日落幕的第四屆國際灸法大會獲悉,作為全球最負盛名的灸界盛典,國際灸法大會被譽為中國艾灸產業的風向標、世界艾灸發展的推動器。本次大會吸引了海內外近5000名艾灸專家、灸界名家、中醫藥學者等參加。會議期間舉行了由中國、日本、韓國、法國等國家共同參與的盛大的紀念灸界先師的頌天火儀式等。同時,還舉辦了今年端午節即將召開的“首屆世界艾草產業大會”啟動儀式;公布了已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的“保健艾灸師”培訓政策;此外,大會還新增艾灸與腫瘤康復、艾灸與美容抗衰等主題論壇,海內外最新的灸法技術也吸引了很多民眾前來體驗。
據國際灸法大會創始人紀凱會長介紹,第四屆國際灸法大會參會人數和參展規模再次突破往屆,預示著中國艾灸產業正處在蓬勃上升的發展勢頭中。國際灸法大會的持續召開,勢必將推動全球整個艾灸市場的繁榮和發展。
他認為,綜合來看,最正統的灸法及灸法之根依然在中國,國內高端艾條在藥物配方領域已領先國際水平,中國傳統艾灸技術在中醫現代化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。但也應看到,一些日韓產品在研發方面比國內的更為精致。比如捻絨,國內生產時,艾絨的絨線因為過度碾壓會被機器打碎,在做麥粒灸的時候就捻不成線,而是捻成了坨。而日韓生產的艾絨能把線捻得很細,這樣就大大減輕了放在皮膚表面燃燒時的疼痛感。
灸法(又稱艾灸)是指以艾絨為主要材料,點燃后直接或間接熏灼體表穴位的一種治療方法;也可在艾絨中摻入少量藥末,以加強治療作用。公元550年,灸法由中國從朝鮮傳到日本,日本又把灸法擴展應用到預防、保健。艾灸不僅是一種治療,而且已成為一種文化。這種文化以各種方式流傳下來,并且又傳到西方發揚光大。